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林总在锦州牤牛屯的29天:澄清一个误区他没有吃炒黄豆的习惯

发布日期: 2023-09-21 09:06:41 来源:产品中心

产品参数

  1948年10月5日晚间,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率领东总的指挥机关乘坐汽车进驻牤牛屯,设立了简陋的前线指挥所。遵照和毛主席的指示,在这里(

  )指挥了塔山阻击战、锦州攻坚战、彰武新立屯阻击战、黑山阻击战、解放长春、辽西围歼战、解放沈阳和营口等八大战役,直至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当年住在这里的是金氏兄弟俩,他们一个跑铁路,一个当警察,长年在外。东野指挥机关到达后,就租用了金家的房子。金氏俩兄弟的媳妇儿也很通情达理,听说给钱,反正两个女人带着孩子在哪住都一样,所以麻溜地带孩子离开了。但她们的确不知道有人租这么大的房子做啥用。

  的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人,一个小村子突然涌进这么多人,应该是热闹非凡,但是,战争年代,对这样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机关来说却是静悄悄的。村民更是只准进、不准出。

  已经移到锦州附近,他动用了空中、陆地、内线等凡是能动用的力量在寻找“东总”

  在总攻开始前,一切突出一个“快”字,一旦决定了的事,一定要快,事先要保密,战斗中间要战绩、不要伤亡数字,这也是林总在解放战争中突出的做法。

  第一,牤牛屯位于锦州西北方向,距离锦州西北20公里的地方,当时东野主攻方向是锦州正北方向。牤牛屯在西北,既避开了主火力区,又便于指挥作战。

  第二,牤牛屯交通便利,它通往朝阳、阜新方向,当时的路是沙石路,很不错了,比较有利于我们撤退;

  第三,牤牛屯的安全措施非常好,四面环山,军的空军在这里实行不了轰炸,当时最好的大炮射程是18公里,到不了这里,还有就是翠岩山如一道天然阻击屏障。再有就是,牤牛屯的以西、以北都被我军控制了,群众基础比较好。

  关”?也就是说当时东野的首长林、罗、刘来到牤牛屯,是为了攻打锦州而来的,在来到牤牛屯之前,他们并没想到会在牤牛屯指挥辽沈战役的全部过程。所以,牤牛屯的这个指挥机关非常简陋。

  东北野战军指挥机关是个精明强干的指挥机关。这套班子是比较强的,在四支野战军中,东野的首长是比较厉害的。4位首长都是谁呢?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政治部主任谭政——这就是我们俗称的林、罗、刘、谭。

  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东野指挥机关来到牤牛屯的时候,主席发来的电报中,只有林、罗、刘,没有“谭”。为什么?因为当时谭政没有来,他在哈尔滨双城主持后方工作。林、罗、刘3个人是老战友、老朋友、老交情,互相了解。他们都在一起工作过,也都比较了解彼此的脾气秉性。

  讲一下指挥机关进驻牤牛屯的情况。1948年10月5日,晚上五六点的时候,据老百姓讲天已经擦黑了,天还下着小雨,由朝阳方向来一队服装非常整齐的八路军,有坐车的,也有骑马的。他们进到村子以后,把整个村子包围了,老百姓只能进不能出。然后,就有人住进了参谋部事先选好的房子。老百姓说,当时他们根本不知道是谁来了,只知道是个很大的官。

  牤牛屯当时是极其隐蔽的,别说老百姓不知道这里住进了谁,就连我们自己人都不知道谁在那里面住,军就更不知道了。我军当时的一些人回忆说,当时只知道林、罗、刘到前线来指挥了,但根本不知道住在哪里。等到锦州解放了,才知道指挥机关距离锦州20公里,具体在哪还是不知道。

  当时所住的牤牛屯的大院正门是紧闭的,在旁边的院开了一个门。老百姓从外边看不到里面。

  10月5日晚上进的牤牛屯,10月6日休整了一天。10月7日,就带着罗荣桓、刘亚楼登上了帽山观察锦州地形。帽山被称为“锦州的眼睛”,很多人都说指挥所在帽山,这是不对的,指挥所在牤牛屯,帽山是观察所。

  10月8日早上,林、罗、刘再次登上帽山,同时也叫来几个纵队的首长,和他们一起观察锦州地形。8日上午就确定了最后攻打锦州的部署。8日下午,从帽山下来之后,林、罗、刘就到了二纵和三纵的防区。

  据一些还健在的老首长讲,辽沈战役中90%以上的决策都是做出的。和罗荣桓、刘亚楼通过圈阅的方式来沟通。就是在哈尔滨双城的时候,这3个人也不是总在一起,在牤牛屯也是这样,不像电影中展现的,3个人天天在一起。

  给中央的4A级电报,一般都是由起草,然后由警卫员或者秘书,背着一个文件包,拿到罗荣桓那里,罗荣桓看完之后,拿着朱砂笔画一个圈,表示同意。然后再拿到刘亚楼那里,刘亚楼看完之后再画一个圈。这一份文件就通过了,然后发给。

  在辽沈战役中,很少看地图,常做的一件事就是睡觉。这样一个时间段的已经不需要看地图了,因为这张东北地形图已经看了整整3年,地图的内容已经完全印在他的脑海中了。据的秘书讲,的记忆已经将地图精确到东北每一个镇。为了怕打扰,所有的警卫人员、秘书都在自己的鞋底绑一块布,为的就是让自己的脚步轻一些。

  的行军床就放在他卧室的炕头上。为什么把行军床放在炕头上呢?因为睡不惯东北的火炕,因为他是南方人。不只是,罗荣桓、刘亚楼、谭政也都是南方人,也都不睡东北的火炕。

  在牤牛屯的29天里,没有脱衣服睡过觉,而是躺在这张行军床上,盖着一件绿色的军毯。

  的生活非常简朴,每次他只吃一小碗白米饭,一个青菜,一个肉炒的菜。罗荣桓爱吃东北的水豆腐,刘亚楼爱吃鸡。他们都有各自的饮食上的习惯。平时一般一天只吃两顿饭,只吃青菜,但锦州解放的时候,就命令伙房做一碗红烧肉,解解馋,但最后这碗肉几乎都让罗荣桓给吃了,只吃了几块。因为不喜欢吃肉。

  有正房五间,中间的一间也就是进门那间,辽西叫“外屋地”,放锅台、风箱、厨具等。西屋是卧室,室内的土炕上横放着的行军床,是那种篷布简易折叠式的,在东北让属下走哪带哪。

  东屋是作战指挥室,八仙桌、八仙椅都成了及指挥机关的办公桌椅。北面墙挂着,大敌当前,没有白天黑夜的概念,熬夜不免要饿肚子,晚上又没什么好吃的,辽西产大豆,属下就弄来炒熟的大豆让品尝,不想味道很好,所以一感到胃空,就吃几粒炒黄豆。

  真实的并非一天到晚总是板着脸、不苟言笑、怕光。指挥所窗前有一盘石磨,石磨四周摆放几个弹药箱,这里就是、罗荣桓、刘亚楼等研究作战方案的地方。后门外有一口水井,西厢房还有碾房,院内有厕所,这样,的吃喝拉撒睡问题就全解决了。但不是足不出户,他不但喜欢在屋外的石磨处研究作战方案,而且还亲自到前线实地观察情况。

  就是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环境下,1948年10月9日,最终确立了东野部队的攻锦部署:

  以二、三纵队,六纵队十七师与炮兵纵队主力担任主攻,由城北及西北向南攻击;以七、九纵队及炮纵一部,由南向北攻击;以八纵由东向西攻击;一纵为总预备队;同时,命令四纵、十一纵加强塔山至打鱼山一线阻援工事。

  就在、罗荣桓、刘亚楼为攻克锦州做进一步部署的时候,蒋介石于10月1日飞抵北平,在华北“剿总”司令部召开了会议,决定马上从华北抽调六十二军、九十二军,独立九十五师,烟台三十九军的两个师,连同葫芦岛的四个师,组成“东进兵团”,增援锦州。

  10月6日,蒋介石再次电令海军第三纵队,以105毫米舰炮协助攻击塔山,以打开通往锦州的道路。1948年10月9日,敌东进兵团开始进攻塔山,一方是志在必得,一方是拼死阻援,由此,一场中国人民战史上最惨烈的阻击战,在这座只有58.3米高的高地上拉开了帷幕。对比双方的力量,我方一个师,全是陆军,敌方为十二个师,全套美式装备,外加飞机、大炮、军舰助阵,这在战争一开始,就决定了这场阻击战的残酷性。

  而在整个塔山阻击战的战场上,塔山主峰的压力是最大的,敌“东进兵团”整团整师的向我塔山主峰发起重点攻击,火力之猛,整个塔山都为之地动山摇,防守塔山的四纵官兵,依靠自己手中的枪和身体,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由于敌我双方的武器装备相差极为悬殊,我塔山的阻援队伍伤亡极为惨重,塔山阵地也几度易手。然而,在战争中决定成败的关键是不怕死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念,对于这一点,恰恰是装备精良的敌“东进兵团”所缺乏的。

  就在塔山阻击战打响的时候,我东野部队开始攻击锦州,首先拿下锦州城外围最高的据点,守军信心十足,又仗着钢筋水泥工事,有上百的敌堡火力群,再加上有八年以上的防守老兵的配水池。

  配水池被我军占领后,锦州的北大门就完全暴露在东野攻城部队眼前。1949年10月14日,总攻开始了,至1948年10月15日18时,经过31个小时的激战,东北野战军攻克了锦州,俘虏了东北“剿总”副总司令——中将范汉杰及手下一大批军官。锦州战役的胜利,使东北野战军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完全控制了北宁线,关上了通向关内的大门。

  当上将、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被押解到牤牛屯看到时,不禁感叹:“真没想到,你们竟然就在这样的房子里指挥打仗!”

  10月17日,长春守军郑洞国率领60军起义;10月19日,新七军在长春宣布投降;10月21日,长春解放。1948年10月20日,东北野战军经过短暂休整,开始着手解放全东北的战略部署,歼灭廖耀湘的西进兵团,成了整个战役的第一步,早在10月16日前,廖耀湘援助锦州的西进兵团就被我军顽强地阻击在黑山、大虎山一带,当廖耀湘获悉锦州失利的消息后,即刻调整兵团的行进方向,改为由黑山退往营口,因此,能否在黑山拖住敌人,成了东北野战军全歼廖耀湘兵团的关键。

  1948年10月21日凌晨,东北野战军十纵队到达黑山,大虎山地区。10月23日,廖耀湘兵团向黑山地区发起了进攻,企图打开通道逃往营口。无论廖耀湘兵团如何猛烈攻击黑山,防御黑山的十纵队二十八师始终未让廖耀湘前进一步这为全歼廖耀湘兵团争取了时间。早在10月20日,东北野战军总司令部就开始调动兵力,北上围歼廖耀湘兵团。

  1948年10月28日,经过几昼夜的奋战,我东北野战军全歼廖耀湘西进兵团,辽西会战胜利结束。1948年11月1日,沈阳宣告解放;11月2日,营口宣告解放。至此,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到11月2日,历经52天,胜利结束,共歼灭东北军47万多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在评价这次战役的时候说:辽沈战役胜利的重点是攻克锦州,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东北全境获得解放,同时,也使得全国的解放提前两到三年。

  牤牛屯,这个锦州以北20公里外的一个很不显眼的小村庄,在辽沈大决战的关键时刻,却住着东北野战军指挥机关,这里指挥着千军万马,攻克锦州。黑山、塔山两大阻击战,把蒋介石几十万军队打垮

  范汉杰做梦都没想到,他眼皮底下的牤牛屯是的指挥所。他在心里大骂手下无能,要是早知道,一阵炮火立即就能将牤牛屯夷为平地。他真不敢相信,指挥千军万马的竟然在这么简陋的房子里指挥。他更不相信的是,武器装备远不及他范汉杰的,真的就突破他固若金汤的锦州防线。范汉杰在伪装逃跑时被我军抓获,见到时有点丢盔弃甲,失魂落魄。这黄埔一期的老大哥此时对这位黄埔四期的小师弟不得不刮目相看了。

  战场相见,各为其主;战场之下,校友相见,对范汉杰尽地主之谊,热情相待,使范汉杰放下包袱,双方交换对时局的看法。

  范汉杰1962年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委员,曾客观真实地撰写了《锦州战役回忆》等文章。1964年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1976年病逝于北京,终年80岁。

  辽沈战役以全胜告终,也因此奠定了其作为中国人民军事家之一的历史地位。这就是当年真实的。

  解放战争到1948年的时候,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都发生了有利于、而不利于的变化。

  1948年8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提出“集中兵力确保辽东、热河,以巩固华北”,并提出“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寻求主力决战”的计划。

  1948年9月,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政治局会议,当时就提出了“用5年的时间从根本上打倒反动统治”,也提出战略决战,决战的方向就是东北。

  也就是说,大决战的前提是国共双方的领导人——蒋介石和,都意识到只有通过一场大的决战才能分出最后的胜负。只不过,蒋介石选择的决战地域是军实力最雄厚的中原战场,而选择的是东北战场。

  为什么选择东北作为决战的战场呢?那是因为在东北、华北、华中、中原、西北5个战场中,东北战场是在军力上惟一超过的地域。最占优势的就是东北战场。

  当时东北能够说是多灾多难,1931年“9·18”事变后,东北人民就陷入了深重的灾难之中。东北军民在中国的领导下,进行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遵照《雅尔塔协议》出兵中国东北,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在8月15日就迫使日军投降。

  毛主席绝对是天才的军事家,看到这样的一种情况,他命令10万大军、2万干部由、张学思、吕正操带领日夜兼程向东北进军,配合苏军作战,解放东北。

  站在历史的角度来评价蒋介石,应该说他也是一位军事家。蒋介石当时也看出了东北的情况。苏联红军打败日本侵略者后,这时东北就出现了权力的真空——当时、都没有进入东北地区。这样一个时间段,蒋介石一边代表中国政府和苏联谈判,一边派杜聿明从印度、缅甸、云南等地调远征军,抢夺东北地区。

  国共双方为什么都这么重视东北呢?在军事上,东北是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地方。东北拥有中国最大的林区——大兴安岭,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兵工厂、粮食极其丰富等等。最重要的是,东北三面环靠,它的西面是蒙古,北面是苏联,东面是朝鲜,是一个“太师椅”的状态。就像一个人坐在椅子里,面前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就是中原战区。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谁占领东北,东北都会是一个巩固的战略后方,会占有很大优势。

  进入东北的时候还是很有意思的,我们仍旧是带有一丝幻想的。我们抽调的10万大军、2万干部,并不是精锐部队。当时我们到东北抱有什么幻想呢?就是苏联是我们的老大哥,到东北之后有的是枪、有的是物资。当时一出山海关才发现并非是这样的。为什么?因为当时,军已经和苏军达成了一种协议,就是说在军进入东北之前,所有的物资全部封存,土地不能交给。

  当时代表的是中国的合法政府,斯大林也没有很好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陷入了极其被动的状态。

  而同时,杜聿明所率领的军在美国飞机、军舰的帮助下,开始大规模向东北运兵,30万人的兵力进入东北。

  ,但我们败退了,此后节节后退,一直撤到了松花江北。在这种情况下,东北局于1946年7月7日在哈尔滨召开了扩大会议。这次会议被史学家称为

  会上,我们确定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发动群众,肃清土匪,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七七会议”之后,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把军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3个孤立的地区,彻底扭转了东北的战局。

  冬季攻势结束以后,摆在、罗荣桓、刘亚楼面前的有一个难题:必须找军选择一个城市去打他,也就是战略决战阶段。所以在4月份的时候,就给发去了一份电报,说他想攻打长春。主席就说你们为何需要攻打长春啊?就说长春离我们最近,而且我们的后勤补给主要在长春以北,也就是哈尔滨附近;另外,长春的敌人人数最少,只有10万人。这样一个时间段,就对说,你们应该放宽思路,集中在北宁线作战。北宁线就是指北平至沈阳的公路和铁路交通线。但是坚持己见,又给发去电报,说北宁线作战有哪些哪些困难。

  提的这些困难从当时看也是正确的。这时候,又非常柔软地给回复了一封电报,主席的意思是别认为攻打长春就是简单的、好打的。

  历史告诉我们,主席的说法是正确的。在5月份的时候,利用两个军的兵力来攻打长春。在一阵激战后,我们歼敌6000人,也付出了3000人的伤亡代价。

  1948年9月7日,主席代为东北野战军制定了秋季作战计划,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辽沈战役作战方针》,决定将大决战放在东北战场。

  在三大战役中,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是当时定名的,而辽沈战役当时叫“秋季攻势”,辽沈战役的名字是后人为了协调统一给命名的。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主力部队南下北宁线,掀起了辽沈战役的帷幕。很多朋友认为辽沈战役的第一枪是打在锦州,这是错误的,辽沈战役的第一枪不但没打在锦州,而且还没打在我们东北,而是打在河北的昌黎。

  我们是从关内向关外打,为啥不直插锦州呢?就为了让北宁线变成被我军控制的状态,不能让军一下子从华北增援锦州。这就是主席提出的北宁线作战计划。北宁线作战非常成功,肃清了锦州外围的敌人。

  刚才在前面说过,锦州有敌军15万人把守,但肃清锦州外围的时候,已经消灭了5万人,也就是说在真正攻打锦州的时候,锦州城里只有10万军。

  1948年9月26日,东野的首长、罗荣桓、刘亚楼给毛主席发去一封电报,汇报了包围锦州的一些情况。9月28日,林、罗、刘又发出一封电报,说准备移师锦州前线。

  10月2日,背着罗荣桓、刘亚楼二人,给总部发了一份电报,提出2个作战方案,请总部考虑并指示。

  在我军已经从外围顺利包围锦州之后,又忽而变卦回师北上打长春,至少有4个鲜为人知的原因:

  一是先打长春,稳扎稳打,逐步南进,不需要过多的担心70万大军的后勤补给。这种打法比较稳妥,基本是必胜之局,没什么风险。也符合一贯谨慎用兵,不打无把握之仗的性格。

  二是锦州的范汉杰兵团不好打,若他凭借着坚固的城防与外围的阵地拼命阻击我军的进攻,在与沈阳之敌的里应外合、内外夹击之下,很可能重蹈四平之败的覆辙。四平之败,一直是心中的一个难以抹去的阴影。若在锦州的坚城之下,再经历一次四平之败,那是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三是置长春、沈阳等身后之敌不顾,长驱南下,千里奔袭,漫长的补给线是一个极为棘手的大问题。若补给线被身后的敌人拦腰切断,一旦锦州久攻不下,几十万攻城大军就会很快陷入缺少粮食弹药,战力难以为继的窘境。赵括的长平之战,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四是蒋氏谋划的东西对进战略,意在三面夹击我攻锦部队,也是挺厉害的,绝不能等闲视之。从牌面上看,从葫芦岛东进的侯镜如兵团有11个师的兵力,从沈阳西进的廖耀湘兵团也有11个师的兵力,再加上锦州范汉杰的9万余人,这可是一大坨子敌人。他们都是蒋军中的精锐部队,个个都不好打垮。

  从塔山阻击战的血腥场面上看,侯镜如东进兵团一波又一波集团冲锋的冲击力也还是挺吓人的,我军的塔山阻击阵地也是多次易手到敌人手里。西进到大虎山的廖耀湘兵团,若不是我军的猛虎掏心摧毁了他的指挥中枢,让敌人群龙无首起来,弄不好的话,也还真的可能一路冲进锦州的外围,而与苦苦坚守的范汉杰内外夹击起来。

  作为一个战略区的负责人,多次动摇打锦州的决心,而萌生回师打长春的想法,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然,主席对于的动摇,也在电报中进行了多次批评。但不管怎么说,也还是最终执行了主席的方针,而拿下了锦州,关上了沈阳、长春之敌南逃的大门。

  不得不说,在蒋氏增兵葫芦岛,筹划侯镜如与廖耀湘东西对进之后,主席的先打锦州、关门打狗,也是凶险的奇招。卫立煌在沈阳的迟疑不决与按兵不动,也造成了一路上瞻前顾后、走走停停的廖耀湘西进兵团贻误了不少与侯镜如东进兵团东西夹击我攻锦部队的战机。

  辽沈战役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位于凌海市西北的翠岩镇牤牛屯村,距锦州18公里。牤牛屯原是一个仅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连绵起伏的翠岩山横亘在村子的南面,深入西北的一条古道绕村而过,它的东南方向则是辽代古刹--翠岩寺。

  这是一个藏在大山里的小村庄,当年的辽沈战役锦州前线指挥所就选址在这个鲜为人知的山脚下。

  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原址是五间正房,东西厢房、碾房,还有门房。在正房东屋是作战室,这个作战室是东野指挥机关的核心作战室。这个指挥所是使用的,罗荣桓、刘亚楼不在这,他们在哪呢?他们都在各自的住处,但遗憾的是,这些遗址后来都被扒掉了,不存在了。

  2005年8月,为贯彻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辽沈战役纪念馆对红色遗址进行资源整合,开发建设。根据历史原貌重修了指挥所的门房、东西厢房16间及院墙,恢复了辽沈战役锦州前线指挥所的真实面貌。

  位于正房的东屋,就是指挥所的中枢--的作战室,屋子里还陈列着当年的、电话机、公文包、手枪等军事用品。

  东西两侧的厢房,开辟了两个现代专题陈列,一个是小型专题展览《小村庄与大决战》;一个是多媒体丝网成像展示技术,再现了、罗荣桓、刘亚楼指挥作战时的情景。

  记得曾经有一句诗: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用这句诗来感受当年革命战争的旧址,也许更能令人浮想联翩。

  牤牛屯的29天,能够说是东北野战军最辉煌的29天。在这29天里,东野首长指挥了辽沈战役中的所有大型战役,从锦州攻坚战开始,包括塔山阻击战、彰武新立屯阻击战、黑山大虎山阻击战、辽西围歼战、解放长春、解放沈阳、解放营口等,辽沈战役中所包含的八大战役,都是在这里完成指挥的。这29天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021年5月,被文旅部、中宣部等四部委确定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中重要的红色地标;